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態化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ological Chemistr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應用化學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學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化學行為、變化規律及其生態效應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著重於研究和生態系統有關的各種物質的化學特性和轉化過程,包括物質在生態環境中的存在與分布形式、形成與遷移過程、反應與歸宿途徑,以及有關熱力學和動力學等方面的內容。目前對這學科的確切和內容界限尚有爭議,1970年代以來,對污染物質、營養物質,化學信息和廢棄物等四種物質在生態環境中的存在形式、分布狀況,化學行為,相互作用及其生態效應進行了不少研究,探討它們在維持或破壞生態平衡、及挽救或恢復生態平衡中所發生的化學過程,將此所得到的信息回饋到為保持生態平衡時可達到的最優化政策。美國高等學校中有專設的生態化學研究室,德國也有專業性的生態化學研究所。他們都以化學為主,綜合其他科學,應用生態模擬系統不少兼具實用價值、和有一定理論性的研究工作。例如:對滴滴涕、靈丹、苯、氯乙烯、乙烯、五氯酚等在土壤或植物體系中的累積、代謝、轉化、歸宿等效應進行了定量的評價性研究;可在預定的目標下;獲得了一系列完整的生態效應與化學作用的結果和數據,為判斷與評估化學品、污染物和改善或保護生態環境的管理與制定政策、標準、法規等,提供科學依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態化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