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遊 - 教育百科
生 | |
態 | |
旅 | |
遊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cotourism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態旅遊的觀念開啟於1960-1970年代,尤其在國家公園及北美洲保護區,旅遊活動被認為將對生態系統有所威脅。Hetzer在1965年呼籲重新審視文化教育與旅遊,並推廣一種生態性的旅遊活動,應具有:(1)對環境的衝擊最小;(2)極力尊重當地文化並減低衝擊;(3)促使經濟利益由當地居民均霑之最大化;(4)使旅遊者達到最佳的遊憩滿足感。1982年聯合國環境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e)強調任何旅遊發展必須作好環境保護,世界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於1990年所出版的報告書「生態旅遊:潛力與陷阱中(Ecotourism: The Potential and Pitfalls)」,以多個國家作個案研究,並提出生態旅遊發展的策略與建議。生態旅遊學會(Ecoturism Society)對生態旅遊之定義為「在自然地區採取責任制的旅遊活動以保育自然環境,同時可增進當地居民的福祉」。儘管不同團體對生態旅遊的定義不近相同,但綜合而言生態旅遊主要內容為:(1)生態旅遊必須立基於環境之上;(2)生態旅遊必須符合永續性;(3)生態旅遊尊重當地文化;(4)生態旅遊必須侷限於當地的經濟體系;(5)生態旅遊具有環境教育意義;以及(6)生態旅遊發展必須採取適當的管理與控制。因此,生態旅遊了解資源的有限性,具有教育和道德之責任,同時考慮自然資源保育與當地人文社經狀況,將自然旅遊經驗貢獻於環境保育,有助於整合自然和社會文化。在一些開發中國家,生態旅遊已成為一個平衡環境保育與經濟奪取的新策略,成為兼顧自然和發展的新力量。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態旅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