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君子三畏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jūn zǐ sān wè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ūn zǐ sān wèi
解釋:
君子所敬畏的三件事情為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見論語.季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君子三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君子三畏」語出〔論語‧季氏篇〕;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君子不以天生的「氣質生命」為足,而要以達成超越「氣質生命」的「德性生命」為目標,因此君子必須要有一個更高的道德標準作為自己求進步的標的;這個更高的道德標準就是「天命」,就是「天所賦之正理」。君子對天命的態度是「畏」,所謂的「畏」並非完全是因天命之不可測而生的「恐懼」,而是對於天命的「崇敬」。
  然而,抽象的天命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驗證呢?除了君子仁心自覺外,還可以從具體的表現上,如成德的大人或有德的聖人之言而獲得。在這裡孔子所講的「大人」,並不是指世俗地位階級較高者,而是指已經在人格修養上深造有得的人,以這類的成德之人為典範,尊敬他們,勉勵自己。聖人之言是流傳於世的有德者之言,直接教人修己為人的途徑,是時時提醒自己的金玉良言,用來參照自己的行為,做為準繩,也是不可輕忽的。
  當然,不想超越自己「氣質生命」的「小人」,對天命、大人或聖人之言都不曾在意,沒有敬畏之心,輕忽而自大,便很難進德修業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君子三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