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棘疣海星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棘疣海星
英文名: Pentaceraster westermanni
描述:
棘瘤海星Pentaceraster westermanni屬於瘤海星科Oreasteridae,為一種大型海星,輻長的值可達21公分,輻長(R)與間輻長(r)的比值為21公分/6.5公分。腕的橫切面略呈三角形。背板呈網狀排列,背板上有凸出大型鈍棘,棘刺上佈滿顆粒體,但尖端處顆粒常脫落。體盤上的5個初級板隆起呈刺狀,且排成五角形。皮鰓成群,位於骨板之間,但只存在於背面。皮鰓區上有密集的顆粒體覆蓋。肛門位於身體中央,周圍有十幾個膨大且扁平的顆粒體。篩板呈長卵形,位於兩個初級板凸起的棘刺間,上面有許多細溝紋。上、下緣板明顯,且各板常有一凸起的大鈍棘。小個體上緣板的鈍棘較少,僅在間輻區有1~2個鈍棘;下緣板的鈍棘也多位於間輻區及腕的末端,數目較多。腹板上佈滿大小不等的顆粒體。溝棘8~10個一組,排成掌狀,平貼於步帶溝側,第二列的溝棘棘膨大、扁平、末端較鈍,以6~7個一組,中間的2~3個溝棘較大。具有口棘一列,膨大狀並排成倒V字形,愈接近口中心的口棘則較大。口棘之後還有一列約10個左右的鈍亞口棘。 動物活著時,為紅棕色,乾標本為淡棕色。

分布:
主要分布在孟加拉灣以及臺灣。在台灣的新竹外海、澎湖、臺南均偶爾可見該物種的蹤跡。
作者: 李坤瑄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