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掃盲運動(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許國印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掃盲運動亦稱掃除文盲運動和識字運動,是中國大陸開展的大規模群眾性的掃除文盲教育活動。從一九四九年開始,大陸地區在幹部、職工、農民、市民和軍隊中,廣泛地開展了群眾性的掃盲運動。
  一九五二年前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掃除文盲協會,以及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一起動員,通過推廣「速成識字法」等教學改革活動,掀起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掃盲運動。據統計,一九五二年大陸地區參加掃盲教育的學員有五千一百零八萬人,達到脫盲標準的有一百三十七萬餘人。
  一九五六年前後,政府號召「向科學文化進軍」,又一次把掃盲運動推向高潮。一九五六年參加學習的文盲、半文盲人數有五千一百四十二萬人,脫盲人數達七百四十三萬餘人。
  一九五八年前後,在「大躍進」的號召下,教育戰線提出「技術文化大革命」,再度掀起掃盲運動。參加學習的文盲、半文盲達有九千萬人,脫盲人數有四千餘萬。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在「文化大革命」十年當中,掃盲工作基本陷於停頓,新文盲大量產生,復盲現象嚴重。
  一九七六年大陸地區恢復掃盲工作。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國務院發出〔關於掃除文盲的指示〕,要求「必須開展一個群眾性的掃盲運動」,要求各級政府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制定掃除文盲規劃,採取有效措施,繼續掃除工人農民中的文盲。
  一九八八年二月,國務院頒布〔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對掃除文盲的對象、標準、規劃目標、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問題都有具體規定;並進一步指出:「掃除文盲仍然是一項重要任務,需要由地方各級政府統一領導,採取有效措施,依靠各方面力量,努力完成掃除文盲這項歷史任務」。從此,大陸地區掃盲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軌道,不再提「掃盲運動」的口號。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年,中國大陸地區共掃除文盲一億六千餘萬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掃盲運動(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