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團主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rporativism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團主義是政治上的觀點,主張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社團(corporation),而不是個人或階級。社團是介於個人和國家或政府之間的中介單位,由個人依其不同的社會角色組合而成,如職業工會。與社團主義相對立的,是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和社會主義(Socialism)。
  根據社團主義,個人與個人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關係,乃至個人與社會、國家及政府的許多關係,都要透過社團而產生;政府組成的單位,也要向社團負責任。社團是獨立自主的機構,有其特殊的組成規則來規範其成員的資格及行為,在精神上類似西方中古世紀的行會(guild)。
  社團主義往往和法西斯主義(Fascism)並列,是因為二次大戰前的義大利法西斯黨或其他法西斯政權往往提倡社團主義。近幾十年英國政治的發展上也可以看到社團主義的跡象,因為英國政府在推動政策的過程中,往往參酌工會、商會或其他專業團體的意見。
  社團主義一詞有時也被理論家用來描述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往往會有許多利益團體,如大財團、職業工會、專業團體、及大型機構(如大學)等,介於個人與國家之間,在政治運作過程中,這些利益團體往往對政府政策的形成及執行有相當的影響力。
  對社團主義的批評常集中在兩點:一是社團主義往往忽略了個人的需要,甚而容易干涉到個人私生活的領域;二是社團主義的實施往往對既得利益者給予過多的保障,因而阻礙革新和進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團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