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稀少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arc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經濟體系的資源是有限的,即使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的,但仍無法滿足人類無窮的慾望,這就是資源的稀少性緣故。與稀少性相關連的概念就是機會成本,在資源有限的限制下,如何分配資源的生產用途來滿足人類無窮慾望,是經濟學的重要課題,因為多生產某一財貨必將減少他種財貨生產時可用的資源,多用一單位資源於環境保護上,必減少其他財貨的生產。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稀少性,則經濟學地無存在的空間了,而經濟學其實就是一種「選擇的科學」。
  另外,在資源稀少性的問題中,為何自然資源的稀少性較其他物質的稀少性更引發我們的關心?這又牽涉到一個概念,就是生產要素間的替代性問題。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自然資源的缺乏可用其他生產因素替代,或透由技術進步等手段,但有些經濟學家卻不以為然,他們特別強調自然資源的「不可回復性」,例如原油從液體燃燒成氣體,再也無法恢復原狀。雖然多用資本與勞動可以減少部份自然資源的使用浪費,但卻無法使資本與勞動變成自然資源,所以認為要素的替代性與自然資源的稀少性不可混為一談,也因此自然資源的稀少性相對而言較為我們所關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稀少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