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標準組織第2709號標準,簡稱ISO 2709 - 教育百科
2
7
0
9
I
S
O
2
7
0
9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巧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標準組織第2709號標準(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Documntation-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on Magnetic Tape ISO 2709)為規範磁帶上書目紀錄格式之標準,該標準於1973年初次研訂完成,1980年再次修訂公布。
  我國中國機讀編目格式工作小組(Chinese MARC Working Group),於民國69年(1980)開始研議之「中國機讀編目格式」(Chinese MARC Format),其磁帶上之書目著錄格式即採用ISO 2709標準。我國國家標準亦根據ISO 2709完成CNS 13148號標準「中國書目資訊交換格式一磁帶部分」(Format for Chines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Interchange-Magnetic Tape),並於82年元月公布。
  ISO 2709標準係敘述系統間資料交換之一般性結構與基本架構,而非專為系統內部之處理格式,該標準適用於各種類型紀錄(如書目紀錄、權威紀錄等)之一般性交換格式,該標準不定義每一項紀錄的長度與內容,亦不指定欄號、指標或識別等任何特定之意義,因此各國有其機讀格式者再詳細規範之。
  ISO 2709規範的書目資訊交換格式,其一般結構包括4部分:
  (一)紀錄標示(Record Label)
  紀錄標示為每一書目紀錄開始的資料欄,提供處理該紀錄的參數。
  (二)指引(Directory)
  指引由不定數目之指引款目所組成,每一款目與其書目資料欄相互對應,為表示書目資料欄位置的索引。
  (三)書目資料欄(Datafields)
  書目資料欄為書目紀錄變長區域之一部分,位於指引之後,記載與指引中每一款目相對應之資料,所有的書目資料欄以欄間符號做結束。
  (四)紀錄分隔(Record Separator)
  紀錄分隔為邏輯性或層次性分隔及界定資料單元的控制符號,並採用ISO 646符號集的IS3(hex ID)為紀錄分隔號,IS2(hex IE)為欄間符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標準組織第2709號標準,簡稱ISO 2709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