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篁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1. 竹林、竹叢。也可泛指竹子。
    【例】幽篁、疏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解釋:
[名]
1.竹林、竹叢。《楚辭.屈原.九歌.山鬼》:「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2.竹的通稱。唐.柳宗元〈清水驛叢竹天水趙云余手種一十二莖〉詩:「簷下疏篁十二莖,襄陽從事寄幽情。」唐.李商隱〈離思〉詩:「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竹林、竹叢。《說文解字.竹部》:「篁,竹田也。」《楚辭.屈原.九歌.山鬼》:「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戰國策.燕策二》:「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漢.張衡〈西京賦〉:「篠蕩敷衍,編町成篁。」

2. 竹名。《廣韻.平聲.唐韻》:「篁,竹名。」晉.戴凱之《竹譜》:「篁任篙笛,體特堅圓。」自注:「篁,竹堅而促節,體園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細者為笛。」

3. 竹之通稱。唐.李商隱〈離思〉詩:「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唐.柳宗元〈清水驛叢竹天水趙雲余手種一十二莖〉詩:「簷下疏篁十二莖,襄陽從事寄幽情。」

4. 竹簫管樂器,後借為音樂的代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採言,樂盲被律,志感絲篁,氣變金石。」

注音: ㄏㄨ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