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精神的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gape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希臘文agape(愛)所指的是包括了精神上的愛(spiritual love)、兄弟似的愛(brother1y love)或是憐憫(compassion)與慈善(charity);也指一種「無私的愛」(selfless love),是人類之愛中的最高的一種形式。
  此字作為「無私的愛」,源於早期基督徒間常聯合舉行「愛宴」(love feast)以分享愛的意義,因此與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等的用法有了分別。在希臘人的用法中,agape指精神之愛,與性欲之愛eros及友誼之愛philia的意義均有不同,精神之愛指對於永恆及完美理念的愛,這些完美理念包括真、善、美等,是一種「不完美者」對「完美者」的欲望。基督徒相信神自己降生為人,給予人類無私的愛而不求任何回報,是一種「完美者」對「不完美者」的無私的愛。當神有這樣的愛的時候,人類對神也應該有愛。
  精神的愛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尤深具意義,因為教育工作的基本態度就是「愛」,沒有「愛」的教育工作,其效果必定有限。一個教育者不僅對於永恆真理的追求要有「精神之愛」,對於「不完美的」受教者更應該有「無私之愛」。這種因學生的「不完美」所產生的愛,是一種只有「給與」而沒有「接受」的愛,正是教育之愛的最高境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精神的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