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表面結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rface structur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與深層結構相對應,是喬姆斯基轉換與生成語法中的術語。深層結構經過轉換規則後,所生成的句法結構為表面結構。喬姆斯基認為,語音取決於句子的表面結構,而語義依賴於深層結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表面結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urface Structure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語言」可以說是用來表達「聲音」與「意義」之間的關係的系統。有時同一種意義可以用不同的聲音組型來表達。如「小孩餵狗」和「狗吃小孩給他的東西」這兩句話,其聲音組型不相同,但是所代表的意義卻相同。相反的,有時同一個聲音組型,卻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意義。如「我不吃」三個簡單的字,可能代表「不想」,也可能代表「不喜歡」。由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一個語言句子可以有它的「表面結構」和「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語言心理學家通常認為所謂「深層結構」是某語句想要傳達的真正意義,而這語句的聲音組型或實際聲音序列便是這語句的「表面結構」。
  舒恩費(A.H. Schoenfeld)和赫曼(D.J. Herrman)在研究專家(expert)和生手(novice)思考與解題策略的差異時,發現生手常是根據表面結構來知覺問題,如問題陳述中所使用的字及物件等;而專家則根據問題解決時所使用的原則或方法來知覺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表面結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