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ㄒㄧㄧˋㄧˋㄓㄨㄥˇㄆㄚˊㄔㄨㄥˊㄌㄟˋㄉㄨㄥˋㄨˋㄓㄨㄥˇㄌㄟˋㄈㄢˊㄉㄨㄛㄊㄧˇㄒㄧㄥˊㄙㄨㄟˊㄓㄨㄥˇㄌㄟˋㄅㄨˋㄊㄨㄥˊㄦˊㄧㄡˇㄔㄚㄅㄧㄝˊㄕㄣㄔㄤˊㄉㄨㄛㄗㄞˋㄙㄢㄕˊㄍㄨㄥㄈㄣㄗㄨㄛˇㄧㄡˋㄙˋㄘㄨㄉㄨㄢˇㄐㄩˋㄧㄡˇㄍㄡㄓㄠˇㄏㄨㄛˋㄒㄧㄆㄢˊㄨㄟˇㄅㄚㄩˋㄉㄧˊㄏㄞˋㄏㄨㄟˋㄗˋㄉㄨㄥˋㄉㄨㄢˋㄉㄧㄠˋㄧˇㄓㄨㄢˇㄧˊㄉㄧˊㄖㄣˊ˙ㄉㄜㄓㄨˋㄧˋㄌㄧˋㄅㄨˇㄓㄨㄛㄎㄨㄣㄔㄨㄥˊㄏㄢˋㄑㄧˊㄊㄚㄒㄧㄠˇㄉㄨㄥˋㄨˋㄨㄟˊㄕˊㄨㄣㄉㄞˋㄏㄢˋㄏㄢˊㄉㄞˋㄉㄧˋㄑㄩㄒㄧㄧˋㄧㄡˇㄉㄨㄥㄇㄧㄢˊ˙ㄉㄜㄒㄧˊㄒㄧㄥˋ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ㄌㄨㄥˊㄗˇ」、「ㄕˊㄌㄨㄥˊ」、「ㄕˊㄌㄨㄥˊㄗˇ」、「ㄙˋㄐㄧㄠˇㄕ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蜥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蜥蜴」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蜥蜴」,動物名。脊椎動物爬蟲綱有鱗目石龍子科。體表有細小鱗片,頭比胸部狹小,口吻短而厚,四肢粗短具鉤爪,尾巴細長易斷。雄體背面青綠色,雌體背面淡褐色,腹部均呈淡黃色。棲息於草叢中,捕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說文解字.虫部》:「蜥,蜥易也。」《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讚曰:『臣嘗受《易》,請射之。』迺別蓍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亦稱為「石龍」、「石龍子」、「四腳蛇」。

注音: ㄒ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