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膽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ㄨˋㄋㄟˋㄑㄧˋㄍㄨㄢㄋㄟˋㄔㄨˊㄧㄡˇㄉㄢˇㄎㄜˇㄅㄤㄓㄨˋㄒㄧㄠㄏㄨㄚˋ
  2. ㄩㄥˇㄑㄧˋㄖㄨˊ:「ㄉㄢˇㄌㄧㄤˋ」、「ㄓㄨㄤˋㄉㄢˇ」、「ㄆㄛˋㄉㄢˇ」、「ㄉㄢˇㄑㄩㄝˋ」、「ㄉㄢˇㄉㄚˋㄅㄠㄊㄧㄢ」。
  3. ㄑㄧˋㄨˋ˙ㄉㄜㄋㄟˋㄘㄥˊㄎㄜˇㄖㄨㄥˊㄋㄚˋㄕㄨㄟˇㄎㄨㄥㄑㄧˋㄉㄥˇㄖㄨˊ:「ㄑㄧㄡˊㄉㄢˇ」、「ㄆㄧㄥˊㄉㄢˇ」、「ㄓㄜˋ˙ㄍㄜㄖㄜˋㄕㄨㄟˇㄆㄧㄥˊ˙ㄉㄜㄋㄟˋㄉㄢˇㄧˇㄐㄧㄥㄆㄛˋ˙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n
解釋:
  1. 內臟器官之一。近肝臟右半葉,所存膽汁,黃綠色,味苦,有助人體消化的功能。
    【例】膽囊炎和膽結石是膽最常見的兩種病症。 △膽囊  ◎
  2. 勇氣,古人以為勇氣由膽發出。
    【例】膽小、壯膽
  3. 器物外殼和內部間抽成真空的圓柱瓶,以導熱較差的材質製成。如保溫熱水瓶的瓶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n
解釋:
[名]
1.內臟器官之一。近肝臟右半葉,所儲膽汁,黃綠色、味苦,助消化。也稱為「膽囊」。
2.勇氣,古人以為勇氣由膽發出。如:「膽怯」、「壯膽」。
3.器物的內部,可容納水、空氣等。如:「球膽」、「瓶膽」、「熱水瓶的內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畏懼、害怕。
  2. [[名] ] 勇氣。古人認為勇氣由膽發出。
音讀: tá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體內臟之一。靠近肝的右半葉,所存的膽汁為黃綠色,味道極苦,用來協助消化。
  2. [[名] ] 勇氣。古人認為勇氣由膽發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人體內臟器官之一。近肝臟右半葉,所儲膽汁,色黃綠、味苦,助消化。《說文解字.肉部》:「膽,連肝之府。」《莊子.大宗師》:「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或稱為「膽囊」。

2. 勇氣,古人以為勇氣自膽發出。如:「膽怯」、「膽大包天」。唐.員半千〈隴頭水〉詩:「蹀血多壯膽,衰草無怯魂。」《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撫院是膽小的人,誠恐風聲大了,弄成一個無私有弊。」

3. 器物之內部,可容納水、空氣等。如:「球膽」、「瓶膽」、「內膽」。

注音: ㄉ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