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故事卡(畫面腳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oryboard
作者: 田耐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卡片的型式預先計畫節目的內容,最常用於幻燈媒體,通常是一張幻燈片,一張故事卡(相當於錄影媒體的腳本)。由於是以卡片的型式呈現一個故事,故稱為故事卡。故事卡的基本結構如下圖所示。
  
  左上角標明此分故事卡所屬節目的名稱,如「XX學校簡介」。右上角註明整個節目有幾張幻燈片,本張卡片是第幾張,如第2張,共36張。左邊的方框是用來表達畫面的內容,可以真實的相片、簡單的線條畫,甚至文字來呈現,如「學校的精神堡壘—一座鐘臺」。方框下註明該幻燈片的來源,是拍攝實景,翻拍自繪的圖卡,或是由某分印刷物上翻拍得來的。右邊則記錄當此張幻燈片出現時旁白的內容,不論是錄製(同步)錄音帶,或是放映幻燈片時現場講解,都可以參考。旁白的編寫要注意:圖文一致(旁白與幻燈片必須互相呼應),口語化,長度適中(視觀眾的年齡層,節目的節奏,及該張幻燈片內容的豐富程度而定,一般的參考原則是每張幻燈片停留的時間以三到七秒為宜)。右下方則標明要用那一段背景音樂,如校歌的鋼琴彈奏曲。
  故事卡的編寫是在實際製作節目之先的紙上作業。在錄製幻燈節目前,宜先寫好故事卡,並按照該故事卡拍攝、編排、錄音(講解),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故事卡又稱畫面腳本,電影與錄影媒體製作時應以畫的畫面表達出節目的重點,使參與製作人員皆能了解節目精神之所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故事卡(畫面腳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