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足鷸(紅腳鷸) - 教育百科
赤 | |
足 | |
鷸 | |
( | |
紅 | |
腳 | |
鷸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mmon Redshank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Tringa totanus |
|
形態: 體長27~29公分。喙直,中等長度,暗褐色,基部橙紅色;虹膜暗褐色;腳長,橙紅色,繁殖期時轉為暗紅色,幼鳥剛出生時為橙黃色。繁殖期羽色因不同亞種而有所差異,呈現不同程度的灰色、褐色、淡黃褐色或暗黃褐色;大部分族群皆有淡色和暗色的外形。喙至眼睛具不明顯的暗帶,眼圈白色。背部褐色或黃褐色,有各式深色的刻痕或條紋;覆羽灰褐色具白緣,初級飛羽黑色,部分內側尖端白色;次級飛羽白色。下背部、腰至尾上覆羽白色,具褐色條紋;尾羽白色,具褐色條紋。身體腹面白色,具暗褐色斑點或條紋。非繁殖羽身體背面偏灰色且斑紋較少,腹面白色,胸部灰褐色具褐色細紋。幼鳥身體背面褐色,具暗黃色刻痕和邊緣;胸部暗黃褐色,胸部、脅和尾下覆羽有一些暗色條紋;中央尾羽暗黃褐色。 |
|
分布: 共6亞種,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夏季於歐亞大陸中部繁殖,冬季則遷徙至歐洲西部及南部、非洲北部沿岸、亞洲南部、東南部、印尼、婆羅洲等地度冬。 |
|
生態習性: 棲息於海邊或內陸濕地。常成群於岩岸、沙灘和泥灘地覓食,覓食時會快速行走,用喙規則的敲擊地面,偶而會以喙刺探。休息時會和其他涉禽混群。常常是同群涉禽中首先驚慌並發出警告聲的種類;飛行時則會發出“teu-hu-hu”聲,其中第一音節較長,並衍生出其他的叫聲,例如警告聲的速度便比較快;鳴唱是重複的“tyoo”聲,伴隨展示飛行,降落時會用真假嗓音反覆變化地發出“taludl”鳴聲。繁殖期5~8月,領域性不強,但部分個體會佔有繁殖領域。此時會高密度的聚集在鹹水沼澤和內陸潮濕的草地。雄鳥求偶展示時會上、下鳴唱飛行,翅膀在低於水平下方的位置振動。成鳥會成群圍攻掠食者。 |
|
綱: 鳥綱(Class Aves) |
|
目: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
|
科: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赤足鷸(紅腳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