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里舞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ri Dancers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職稱。波里舞者係奈及利亞(Nigeria)信奉回教之浩薩人(Hausa Negroes),對於精靈附體之舞者的稱呼。舞者皆為女性,被稱為「母馬」(Mare)所謂精靈,一般係指「自然精靈」(Nature Spirits)而言,據稱此類精靈喜愛人類對其作讚美之謳歌,因之對其謳歌者可求其呵護。舞者在一種特殊樂器演奏一定曲調之後,可使精靈附身。由其動作及姿勢之過程,而知其確已為精靈所附身。此類儀式多由所謂的卡瓦拉(Karwara)族群(意指自由婦女)中之婦女表演。儀式全部需十四天之久,是屬於一種稱為「伊比利西」(Iblisi)或「阿占奴」(Aljannu)之古代阿拉伯儀式的回教版,屬「伊可西」(Iskosi)儀式系統。舞蹈多在夜間村莊中之空地上舉行,任何人均可觀看;以前尚有若干男性舞者,其後皆為女性舞者。波里舞者伴奏之音樂,以鼓為基本,有時亦有小提琴或笛子;最受喜愛之弦樂器稱為「格吉」(Gage),為一大型單弦之樂器,以弓拉弦來招請精靈。舞蹈時,通常有波里舞者十人或十二人參加,一齊舞蹈並歌唱。舞者皆穿戴其最好之服飾;而跳舞時呈圓形。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里舞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