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韘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ㄨㄟˊ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sh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名]
古代射箭時套在大拇指的器具。以象骨製成,用來鉤拉弓弦。《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葉,童子佩韘。」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扳指》:「以象牙、晶玉為之,著於右手之大指,實即古所謂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ㄜˋ

1. 古代射箭時套在大拇指之器具。以象骨製成,用來鉤拉弓弦。《說文解字.韋部》:「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詩經.衛風.芃蘭》:「芃蘭之葉,童子佩韘。」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扳指》:「以象牙、晶玉為之,著於右手之大指,實即古所謂韘。」

2. 佩囊。《廣韻.入聲.帖韻》:「韘,韘韝,射具。」《重訂直音篇.卷五.韋部》:「韘,佩囊也。」

㈡ㄒㄧㄝˋ

「䪓韘」:一種綴有垂飾之腰帶。初用於西域游牧民族,束之便於乘騎,魏晉南北朝傳入中原。《集韻.入聲.葉韻》:「韘,䪓韘,帶具。」《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而武官五品以上佩韘七事,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是也。」亦作「蹀躞」、「䩞鞢」、「鞢𩎃」、「㻡𤫉」。

注音: ㈠ㄕㄜˋ ㈡ㄒ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