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滅斜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eh Hsieh Ts´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俄羅斯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內額爾古納河東岸俄羅斯族聚居區。《滅斜茨》為俄羅斯語,漢譯為月亮的意思。該舞不拘男女均可參加,是交際舞式的集體舞蹈。通常在復活節或是婚禮,勞動之餘的月夜,男女相邀,雙雙對對聚集於村頭、河邊或草坪上,樂手們彈奏起巴拉萊卡(俄羅斯族的一種彈撥樂器),或拉起手風琴,人們隨之結成圓圈邊歌邊舞。在歌舞活動中交流感情,是青年人談情說愛的機會。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至今。《滅斜茨》舞,活潑輕快,熱情奔放。以腿部動作為主,步法靈活敏捷,其中有〈跑〉、〈跳〉、〈墊〉、〈踏〉、〈轉〉、〈跺〉等,動作豐富,風格獨特。俄羅斯族的這種舞蹈形式,都有專用的樂曲,該舞除《滅斜茨》樂曲外,還有「嘎羅卜其喀」(小盒子的意思)、「卜布利哈」(大雪天的意思)等多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滅斜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