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蔓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màn[二]m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ㄓˊㄌㄧˋㄅㄧˋㄒㄩㄆㄢㄈㄨˋㄊㄚㄨˋㄦˊㄕㄥㄓㄤˇ˙ㄉㄜㄓˊㄨˋㄖㄨˊ:「ㄊㄥˊㄇㄢˋ」。
  2. ㄧㄢˊㄕㄣㄓㄤˇㄖㄨˊ:「ㄇㄢˋㄧㄢˊ」、「ㄇㄢˋㄧㄢˇ」、「ㄇㄢˋㄕㄥ」。
注音:
解釋:

ㄇㄢˊㄐㄧㄥㄐㄧˊㄨˊㄐ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àn
解釋:
  1. 植物細長而能攀繞他物的莖。
    【例】藤蔓
  2. 延伸、滋長。
    【例】蔓延
注音:
漢語拼音: mán
解釋:
  1. →蔓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àn
解釋:
[名]
藤本或蔓性植物細長而能攀繞他物的莖。如:「藤蔓」。唐.孟郊〈亂離〉詩:「直松摧高柯,弱蔓將何依?」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動]
延伸、滋長。如:「蔓延」。《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注音:
漢語拼音: mán
解釋:
參見「蔓菁」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muā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ㄢˋ

1. 葛類的蔓生植物。《說文解字.艸部》:「蔓,葛屬。」

2. 細長而能攀繞他物之植物莖條。如:「籐蔓」。唐.孟郊〈亂離〉詩:「直松摧高柯,弱蔓將何依?」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3. 延伸、滋長。如:「蔓延」。《玉篇.艸部》:「蔓,籐生蔓延也。」《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蝗蟲孳蔓,殘我百穀。」

4. 姓。如周代有蔓成然。

㈡ㄇㄢˊ

「蔓菁」:植物名。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葉緣略有缺刻,春日開黃花,根長圓多肉,與葉俱可供食用。《西遊記》第六七回:「少頃,移過桌子,擺著許多麵觔、豆腐、芋苗、蘿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飯、醋燒葵湯,師徒們盡飽一餐。」或作「大頭芥」、「大頭菜」、「蕪菁」。

注音: ㈠ㄇㄢˋ ㈡ㄇ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