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蘇格蘭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ottish Ballet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1974年成立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該舞團歷史可溯自1956年,由布列絲托舞蹈學院(Bristol School of Dancing)老維克劇校(The Old Vic Theatre School)的一些熱心成員以及伯斯圖市一些舞蹈迷,創立了以舞劇導向,當時名為「西方劇場芭蕾」(Western Theatre Ballet)的小型舞團開始。舞團最主要的推動者為伊莉莎白.偉斯特(Elizabeth West, 1927-1962),自創立至1962年偉斯特去世前,是舞團最具決定性的動力源。1957年六月二十四日舞團於達汀頓(Dartington)首演,演出偉斯特及達芮兒(Darrell)所創作之芭蕾,達芮兒逐漸成為該舞團主要編舞家與擔任舞團團長,舞團成立初期倍嚐艱辛、蓽路襤褸,數次面臨破產倒閉的危機,直到六○年代早期始改善情況,舞團聲譽日漸壯大,且開始受國外邀約及廣泛的注意。舞團的演出以偏重戲劇性的芭蕾為主,演出達芮兒重要作品有《囚犯1957》(The Prisoner)、《婚禮禮物1962》(A Wedding Present)、《遊戲》(Jeux)、《第一套披頭四芭蕾》(Beatles Ballet)、《搖滾者1963》(Mods and Rockers)。1965年舞團應邀至倫敦為莎德斯威爾斯歌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為歌劇伴舞,其間舞團首演了第一套英國本土以現代舞為背景的芭蕾舞劇 ── 達芮兒創作的《陽光照入黑暗處1966》(Sun into Darkness)。舞團亦演出其他大師的作品如貝嘉《奏鳴曲三重奏》(Sonata a Trois)、彼得.賴特(P. Wrighet)的《死之舞1968》(Dance Macabre)、卡特(J. Carter)的《神之穴1967》、佛林特(Flindt)的《功課》(The Lesson)、馬克.米蘭(MacMillan)的《荷曼納斯》(Las Hermanas)。1969年四月,舞團遷移至格拉斯哥(Glasgow),始改名為「蘇格蘭劇場舞團」(Scottish Theatre Ballet)。1974年改成現在的名字。舞團今天著名的舞碼包括達芮兒創作的長篇巨製《美女與野獸1969》(Beauty and the Beast)、《霍夫曼的故事1972》(Tales of Hoffmann)、《灰姑娘1979》、《蘇格蘭的瑪莉女王1976》(Mary Queen of Scots)以及其他短篇作品。達芮兒擔任該團藝術指導與編舞者至1987年,奠立了其在該團的創團編舞家地位。
參照:
舞團提供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蘇格蘭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