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蘭人舞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lish Ballet,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是齣結構鬆散,口誦詩與歌唱重於舞蹈的宮廷餘興節目,長度約一小時。首演於1573年8月19日巴黎的杜伊勒利宮(Palace of the Tuileries),慶賀凱撒琳.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皇太后家族的第二個兒子安茹王族的亨利(Henri d´anjou)榮登為波蘭國王的作品。由曾在義大利學習的法蘭德斯人拉索斯的羅蘭(Roland de Lassus, 1532-1594)負責作曲,當時極負盛名的宮廷詩人皮耶.隆沙(Pierre Ronsard)寫詩。舞蹈部分由皇太后從娘家義大利帶來法國,製作此類節目高手的鮑喬尤(Balthasar de Beaujoyeulx)負責。表演大廳盡頭有一座小舞台,表演者由此走下寬廣的大廳作演出,觀眾坐在其餘的三邊飾有花團的拱廊內欣賞。首先是代表法國和平、繁榮及富裕的貴婦淑媛們,跳著莊重的儀式舞;一群長著馬耳的人獸西倫斯(Silenus)與四位長有羊角的人獸撒特(Satyrs)推出高二十六呎金銀色、罩天蓬、巨大的轆轤,上面坐著十六位林中仙子裝扮,代表法國各省的宮女;接著吟誦八十九首拉丁詩,她們從座位上下來,踩著社交舞步,在大廳中央排出複雜變化多端的幾何圖形,最後向國王及賓客呈上印有各行省圖形的徽章。總舞由表演者帶領,全體與會人仕漸次加入。依據當時的人記載,「唱的不錯,曲子很爛!」「在荒唐無稽中有真理。」而源自中世紀騎士競技的仙子們軍事操練,引發現場觀眾「詭異的騷動」,「沒有人走錯方位,表演者均展現沉穩的判斷力與記性。」三十支古式六弦琴(Viols)的樂團,是個大手筆。由於當時人們喜愛將印著樂譜、劇本與圖片的節目冊當作紀念品送給人,以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現代的我們才有幸得知表演梗概。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蘭人舞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