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里山長沫蟬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阿里山長沫蟬
英文名: Philaenus arisanus
描述:
Matsumura (1940)之原始描述:「體紅褐色(testaceous)。頭頂前緣寬廣,於中裂片後緣較窄,且為暗褐色。額區兩側具有1條寬的暗褐色斑紋,兩者於額頂相接處其紋路比兩側還寬,顏色較黑,形狀如同弓形。前胸背板的刻點所形成的皺紋比頭頂還多,中央處具有縱向的溝紋,兩側緣具有黑點。中胸小楯板具極細的橫向皺紋。前翅赭紅色斑大,在前緣脈有3個近透明的白色斑塊,近基部者為線形,近端部者較寬,中央者倒圓錐體,但未達基臀縫(claval suture),在端部剛開始為圓鈍狀,然後為橢圓形,且整體呈斜向。所有的上述斑紋其輪廓圍以暗褐色斑紋,在 (基臀)縫上有一寬闊的暗褐色斑,愈向其頂部斑紋愈窄;在革片頂部有一暗褐色的斑紋,並延續分布成較窄的暗褐色弧形條斑;在臀區末端後面的邊緣,有黑色條紋。足褐色,基節與基轉節為淡褐色。腹部最後一節的腹面比其前一節稍長,生殖節長度幾為寬度的2倍左右,且頂端圓鈍。體長約7 mm。採集資料為Tadao Kano於1929年7月2日,採自台灣阿里山的1件雄蟲。本種與P. spumarius有點相似,但身體較窄」。

分布:
臺灣。
作者: 石憲宗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