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業學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康自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行業學校」是工業職業學校的舊式稱呼,係以工業領域內各種行業的知識、技能為主,訓練青年使能進入工業行業之教育機構;其目的在於培育各行業所需的技術人才,使學習者對工業社會有綜合性的了解,並以此培養從事各種與工業有關的行業能力,亦即訓練手藝技工。訓練的內容包括技能、相關知識以及普通教育科目,並配合工業需求及適應工人要求,逐漸增加技術訓練科目。同時,亦可使在職之熟練工人,接受技藝訓練,以獲得進階的資格。但大部分此類學校,僅辦理行業養成教育,只有少數學校兼辦成人補習教育。
  我國工業職業學校的設立,首創於清同治五年(1866),在福建設立船政學堂;其後機器學堂、電報學堂、礦務學堂、實業學堂、實業補習學堂、藝徒學堂、實業學校及職業學校相繼設立,終至有工業職業學校名稱之確立。民國四十二年(1953),參考美國單位行業訓練制度,以單一行業所需的主要技術為範圍,訓練未來行業技術工人為目標,進行工業職業教育的改革。嗣於民國六十三年(1974)修訂工業職業學校課程標準,以單位行業精神設置科別,據以訂定課程內涵。迨至民國七十五年(1986)五月,教育部乃修正公布工業職業學校課程及設備標準,並為適應科技快速發展,產業及就業市場結構的快速轉變,必須培養青年具有適應社會變遷及個人發展的能力,遂採取群集階梯之精神,分機械、電機電子、土木建築、化工、工藝等五個群科進行,根據各該群科職業領域及我國工業發展政策,研訂各群宜設科組,並據以訂定課程內涵。故每一科組分為甲、乙兩類課程。甲類科組強調學生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並採群集階梯式之精神,以便學生試探志趣,循序漸進地學習;乙類科組偏重專業技術之養成,以培育熟練之行業技術基層人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行業學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