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ī |
解釋:
[形] 1.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2.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4.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副]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禾苗疏而不密。《說文解字.禾部》:“稀,疏也。」清.段玉裁.注:「稀與穊為反對之辭,所謂立苗欲疏也。」 2. 物類疏而不密。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宋.王安石〈郊行〉詩:「柔桑採盡綠陰稀,蘆箔蠶成密繭肥。」 3.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明.徐元《八義記》第二八齣:「此處山深樹遠,地廣人稀,一可安身。」 4. 濃度低。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詩二首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師爺還沒睡覺,方才吃過稀飯,正要過癮哩。」 5. 很、甚。《儒林外史》第五回:「一買就是五斤,還要白煮的稀爛。」《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 |
|
注音: | ㄒㄧ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稀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