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觀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莊耀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觀人」一詞出於劉劭所著〔人物志‧接識〕。旨在討論知人之難。偏材之人往往以己觀人,則無法避免黨同伐異的缺失。清節之人以正直為度,所以在檢閱眾材時,能識德行端正的人,而疑心法術的不正。法制之人行事有依據,緊守原則,所以能識方直的人,而不重視應變制宜。術謀之人善於思謀,所以能成就策略的奇謀,而不懂守法度的好處。器能之人精於辯護、能熟知各種方法技巧,而不知道制度的根本原理。智意之人善於忖度人意,所以擅於韜略權謀,而不重視教化常度。伎倆之人以求功為主,所以能識進取之功,而不懂道德教化。臧否之人以伺察為事,所以能識砭責的智慧,而不懂寬宏大度。言語之人以論辯分析為能事,所以有敏捷便給的長處,而不知道沈默含蓄之美,以致與人互相駁斥,不肯承認對方的長處。對於同材的人就容易相知,對於異材的人則歷久而難知。由此推衍,偏材的人能識偏材之人的長處,兼材的人能知兼材之人的長處,具備的材能愈多,就愈能欣賞各種材能的人。
  偏材之人喜歡自我表現,想要讓人稱讚他,封別人的長處不想承認,也不想知道,因此,別人所說的,都會以自己的立場而懷疑;所以多說道理,就認為是愛表現;沈默寡言,就認為是沒學問;高談闊論,就認為不夠謙遜;處處謙退,就認為是淺陋無知;稱說一善,就認為不夠廣博;眾美並舉,就認為太嚕嗦;搶先發言,就認為是掠美;詰責問難,就認為是誤解;意見相左時,就認為是有意抗衡;盡所知發言,就認為沒有重點。總之,只有說和他同材量的話才會高興,才會稱讚人,這些都是偏材觀人的缺失。以上所說並不在於教人如何觀人,而在於明白何以有觀人之夫,接識之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觀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