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日本訪書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趙飛鵬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訪書志〕16卷,清楊守敬撰。本書著錄的是楊守敬擔任駐日使館隨員期間,蒐購訪求日本所藏中國古代書籍的題記。他在〔日本訪書志〕的自序中曾說:「光緒庚辰(1880)之夏,守敬應大埔何公使如璋之召,赴日本充當隨員,於其書肆頗得舊本...每得一書,即略為考其原委,別紙記之,久之得二十餘冊。」本書體例效法〔經義考〕與〔愛日精廬藏書志〕,而略有不同。其〔日本訪書志緣起〕中曾說:「凡四庫未著錄者,宋元以上並載序跋,明本則擇有考證者載之。」又說:「凡習見之書,不載撰人名氏,其罕見之品,則詳錄姓氏,間考爵里。」都是異於二書之處。本書凡16卷4冊,卷1至卷4為經部,卷5至卷7為史部,卷8至卷11為子部,卷12至卷16為集部,共著錄古籍232種。其版本分類如下表:
  
  本書之特色在於,除宋、元、明歷代的刊本、翻刊本之外,大量記錄了日本古鈔本、舊鈔本,朝鮮刊本以及中國古代醫書。一方面擴展了版本研究的視野,另一方面也開啟了國人到海外訪求佚書的風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日本訪書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