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監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ve Monitoring
作者: 徐文鈺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監控是指人們對於自己認知歷程的覺知與控制。傅來福(J.H. Flavell)曾主張認知監控是下列四類現象交互作用而成的:(1)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2)後設認知經驗(metacognitive experience);(3)目標或作業(goals or tasks);(4)行動或策略(action or strategies)。後設認知知識指個人所儲存的有關人的、認知作業的、認知目標的、認知行動的及認知經驗的知識,如一個中學生知道自己的數學比國文好,這種情況和他的大多數同學不同。後設認知經驗指伴隨著認知活動的任何可意識到的認知或情緒性經驗,例如我突然感覺到不了解對方話中的含義。目標或作業即認知活動所欲達成的作業;行動或策略是指用來達成目標或作業的策略或方法。
  認知監控可視為伴隨主要認知活動之發生而進行的一種活動;一般有技巧的學習者經常會進行這種監控活動,他們不斷地問自己:我對這些材料知道得如何?知道得多好?並且不斷地回答自己。他們確知什麼學得較徹底,什麼已接近精熟,什麼仍須再加努力。此種認知歷程監控對學習結果的表現相當重要,因為透過對自己認知歷程的了解,可進而將注意力與努力分配在需要的地方。一般認為認知監控能力是逐漸發展出來的,年齡愈大,認知監控能力愈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監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