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摔角(跤),中國式摔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nese Wrestling
作者: 林玉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摔角運動幾乎是世界各國、各民族共有的民俗運動,只是摔角的方式和方法各有不同。中國式摔角主要是指在漢族和滿族民間流傳已久的摔角運動,其起源相傳始於黃帝時代約(西元前2697年),由「角觝」運動發展演變而來的。中國摔角的名稱,古今極不一致,每一朝代都有不同的名稱。民國五年(1916),濟南鎮守使馬良,曾經組織一技術大隊,其中設有「摔角」一科。民國七年,設於南京的中央國術館,將「摔角」列入主要課程,從此「摔角」運動被統一定名,並與西洋的「角力」和日本的「相撲」等徒手自衛運動畫分清楚。
  摔角運動以學習者的功力、年齡、學齡為依據,來畫分不同的等級,共分五階十等,「階」由五階升到一階,「等」由九等升到藝術等,以藝術等為最高境界。不同的等級配戴不同顏色的摔角帶;初學至三階配戴白帶,二階至一階為藍帶,九等至七等為黑帶,六等至四等為黃帶,三等至二等為黃紅帶,一等為黃紅黃帶,而藝術等為藍白紅帶。
  比賽男、女分組,以重量分級比賽,共分十級。比賽場地為正方形,地面鋪有彈性適度的墊子,場地分成比賽區和安全區,比賽區約八至十平方公尺,四周為安全區寬二公尺。每場比賽分三回合,每回合時間為三分鐘,比賽只有一方獲勝,該回合就結束。比賽採三賽兩勝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摔角(跤),中國式摔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