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訊過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formation filtering
作者: 陳啟亮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訊過濾泛指任何能在過多資訊的環境中,帶給使用者所需要資訊的機制或方法。由於資訊過濾是個廣泛的概念,在不同學科領域中各有不同偏重與關心的議題。就認知心理學角度而言,資訊過濾是指人類感官在受外界刺激之後,必須經過注意力(attention)將刺激予以選擇、減弱,並通過型態辨識、選擇等資訊處理程序,才能進入人類知覺的短期與長期記憶系統,而不被注意的刺激訊息則排除在知覺系統之外。在資訊系統與科學領域中,資訊過濾主要是指人為的資訊過濾功能或系統。廣義上,此資訊過濾往往與資訊檢索、資訊分送(routing)、資訊分類、資訊萃取等技術服務相關。而狹義上,資訊過濾不同於結構性資料的查找與處裡,而專指針對非結構性或半結構性資料處理中,協助使用者篩選過多的資訊的功能或系統。與資訊搜尋不同之處,在於過濾系統並非找出相關性高的資訊,而是將不相關資訊排除在使用者的資訊視野之外。另一個與資訊搜尋不同之處,在於資訊過濾系統更強調建立使用者對資訊需求與偏好的描述資料(profile),透過此描述資料,過濾系統才能自動地協助使用者篩選不相關與不值得注意的資訊。資訊過濾的方式基本上分為三種:基於內容特徵的過濾方式,基於個人認知與偏好的過濾方式,以及基於社會性、多人協同(social/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過濾方式。在社會或傳播學科領域,資訊過濾議題也探討在傳播或溝通的過程中,社會系統透過價值、規範或制度,對特定資訊給予篩選或排除。這包含了對不當內容的分級與過濾(content rating & filtering),到資訊守門員(information gatekeeper)對資訊自由所帶來的影響等等議題。由於被人所使用的資訊技術必然涉及認知議題,而社會對技術的應用又必然涉及倫理與道德問題。因此即便是不同的學科觀點,在當代資訊社會中往往是互相關聯且影響的,因此也都會是資訊科學需要探究的議題。Hanani, U., Shapira, B., & Shoval, P. (2001). Information Filtering: Overview of Issues, Research and Systems. 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 11(3), 203-259.
參考資料:
Hanani, U., Shapira, B., & Shoval, P. (2001). Information Filtering: Overview of Issues, Research and Systems. 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 11(3), 203-25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訊過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