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躍舞 - 教育百科
跳 | |
躍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uppleken |
作者: | 張麗珠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Huppleken》一詞據稱係《跳躍舞》(Hopping Dance)之意。此舞有某一時期全歐洲皆知之「新娘市場」(Bride Fair)或「少女市場」(Girls Market)之性質。早期此舞有《配對舞》(Couple Dance)之名。跳躍舞在瑞典達勒卡利亞(Dalecarlia)地區之弗羅達(Floda)最為聞名。少女穿著繡花之長裙,頭載紅色硬邊帽,身上再加一幅圍裙。除佩帶領針或頸飾之外,甚少有其他首飾。男子則身穿敞開之長外衣,上綴小硬領,袖口上有裝飾物,外著同樣衣料之背心。依季節,下著皮短褲或布短褲。足登皮靴,頭載有波浪形邊沿之圓頂高帽,腳穿亮藍色襪。此種服裝稱為結婚服。男女舞者稱為一對新人,由男女儐相陪伴。因而使舞蹈頻添莊嚴氣氛。實際上,《跳躍舞》由男方表演,女方僅為其走拍子。多對舞者面向中心,男舞者在圓圈之內,然後大家鼓掌,一對新人開始跳舞,其他配對則隨之起舞。最後舞步變為跑步,並跳波斯卡舞〔見Polska〕。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跳躍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