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踩姑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s´ai Ku Niang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人民間舞蹈。流行於貴州省的黃平、凱里等地人聚居區。舞蹈中以男子踩姑娘的腳背表示追求而得名。通常在農曆年節之後,青年男女盛裝艷服,三五結伴,邀聚於山坡或場坪,對歌歡舞。舞時,人數不限,多由青年男女參加。男子手抱蘆笙邊吹邊跳,每個男子後面,跟隨一個姑娘,手拈花手帕踏節起舞。舞的過程中,男青年若看中某一姑娘,便邊舞邊向其靠攏,用腳尖輕輕踩住姑娘的腳背,使其不能起舞;姑娘若有意,就用手輕輕拍打男子的肩部。據說,踩得越久,打得越重,表示兩人的感情越好。邊吹邊跳,一踩一打,幽默詼諧,舞蹈充滿歡悅情趣。整個過程,都是在舞蹈中進行的。主要動作有:〈踩姑娘步〉、〈打肩步〉等。舞步以踹腿、蹬跳、躲閃等特點,別具一格。以男子所吹的蘆笙為伴奏樂器。曲調悠揚,節奏鮮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踩姑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