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匼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ㄒㄧˋ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ǎn
解釋:
[副]
參見「匼匝」條。
[名]
烏匼:古代的一種頭巾。唐.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後校熱退晚加小涼穩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動]
諂諛迎合。《舊唐書.卷一二五.蕭復傳》:「杞對上或諂諛阿匼,復厲言:『杞詞不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向下覆蓋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