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習的進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pproaches to Learning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一八八○年代以來,教育心理學中出現另一種研究,即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經驗衡量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其「學習的進徑」區分;學習效果以「了解」為斷。此類研究見於〔英國教育心理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尤指1976~1978 Ference Marton等之報告)及澳大利亞學者之研究。
  研究發現大學生學習的進徑有兩種:一為「深入」(deep approach),一為「淺嘗」(surface approach)。深入者細究全部材料,將內容重加組織,探討作者的論證,並將自己重組所得的結論與原作比較,因而了解透徹,且能記住實際細節。淺嘗者注意字句及細節,企圖抓住重點和問題,只能照原文複述,而不能區分層次。
  由兩種進徑可以確定兩種學習方式(learning style),深入者為了解式學習(Comprehension Learning);淺嘗者為運用式學習(Operation Learning)。前者為整體式,注意遍及全部,兼顧相似點,例證和一致性。後者側重部分,注意面狹隘,重視細節及邏輯順序。但經比較,了解式學習不但了解透徹,而且所記得的細節也比運用式詳盡正確。再經詳細比較,此兩種方式雖有明顯的差別,卻非一成不變,即是一人可以常用一種方式,但也時或用另一種方式。
  至於二者對學系的反應,則是深入者認為學系教學優良,而且有自由氣氛,學習有伸縮性。淺嘗者則認為系中規定嚴格,科目繁重而缺少彈性。此項研究者並注意到學習動機的差別,有內發動機與外來動機兩類,成為意義導向(Meaning Orientation)與策略導向(Strategic Orientation)之別,前者恐懼失敗,後者則需要成功,但尚未發現與學習進徑的關係。(此類研究除Ference Marton,尚有H.J. Entwistle、D.L. Hounsell、D. Laurillard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習的進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