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芙尼和克羅伊 - 教育百科
達 | |
芙 | |
尼 | |
和 | |
克 | |
羅 | |
伊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Daphnis and Chloe |
作者: | 曾淑玲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三幕芭蕾舞劇,米契爾.佛金(Michel Fokine)編舞,他根據法國作曲家拉威爾(Ravel)的音樂《達芙尼及克羅伊》而編創,此管弦作品一共包含兩個組曲。1912年6月8日由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首演於巴黎的夏特萊劇場(Théâtre du Châtelet)。當時舞者包括了卡薩維娜(Karsavina)、尼金斯基(Nijinsky)及波姆(Bolm)。舞台佈景則由巴克斯特(Bakst)負責。樂團指揮為蒙特(Monteux)。故事內容改編自作家隆格斯(Longus)有名的希臘傳說,主要敘述牧羊人達芙尼及美女克羅伊的愛情故事。佛金之後,尚有其他編舞家,根據拉威爾的音樂,編作不同版本的《達芙尼及克羅伊》。其中較著名的如1951年阿虛頓(Ashton)在倫敦的作品,佈景由約翰.克列斯頓(John Craxton)負責;舞者有瑪格特.芳登(Fonteyn)、山姆斯(Somes)、艾爾汶(Elvin)、費爾德(Field)及格蘭特(Grant)。稍後,李法(Lifar)亦於1958年在巴黎推出同名作品,舞台設計為名畫家夏卡爾(Chagall)。接1972年能梅爾(Neumeier)在法蘭克福的作品,羅斯(Rose)為其舞台設計。1972年,馬能(van Mallem)為德國國家芭蕾舞團(Deutch National Ballet)所編的作品,但只採用了拉威爾的第二個組曲,佈景則由維潤(Vroom)負責。1975年,泰德利(Tedley)則在德國的司圖加推出他的《達芙尼及克羅伊》。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obert Laffont《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de La Musique》1988.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達芙尼和克羅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