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預測的解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dictive Interpretation
作者: 陳英豪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預測的解釋是高德門(L. Goldman)以三度空間的立體模式來說明學生資料的來源、處理方法、解釋類型等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的一種。此立方體的長寬高三個向度為:
  1.寬的向度係「資料來源」:分為測驗資料、非測驗資料等兩類。
  2.長的向度係「資料處理方法」:分為機械處理(統計處理)、非機械處理(臨床診斷處理)等兩類。
  3.高的向度係「解釋類型」分為描述的解釋、溯因的解釋、預測的解釋、評斷的解釋等四類。
  「預測的解釋」係依據學生過去與現有資料,來預測或推估其未來可能的發展,如以甲生高中三年的成績來推測他可能會考取哪一所大學?以乙生現在所表現的偏差行為來推測他未來犯罪的機率有多高?以丙生的數學成就與數學性向來預測他可能成為數學專家的機率?為了預測學生未來可能發展狀態,教師與輔導人員可蒐集有關學生各種標準化測驗所得的測驗資料,與經由平時觀察,面談、訪問所得結果和分析學生發展、學習歷程與家庭背景等非測驗資料。從所收集的測驗與非測驗資料中,參照常模、側面圖與預期表等統計處理訊息,再採用歸納與演繹等臨床處理方法,深入綜合研判資料的意義,從兩個向度來預測或推估學生未來可能發展。
  教師與輔導人員對學生進行「預測的解釋」時,應兼顧學生資料來源和資料處理方法等兩向度,對學生資料分別解析與評估,再做綜合性的研判與推估,以免對學生未來可能發展預測錯誤或誤差太大。如果教師與輔導人員研析資料後仍難以預測或推估學生未來可能發展,宜再深入分析學生的性向資料,並與學生級任教師(導師)、家長、有關人員共同研析討論,期能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做適切的預測或推估。
  教師與輔導人員對學生進行「預測的解釋」,應該多傾聽學生對自己未來的期許與看法,多鼓勵學生對自己未來各種可能的發展做深入的自我評估,多了解學生對測驗與非測驗資料的反應(尤其是對性向測驗結果的反應),以及請學生對自己未來做綜合性預測或推估,期能經由解釋歷程再協助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可能發展有較明確的推估與較精確的預測。
  對學生進行「預測的解釋」,應該提醒與引導學生發現、挖掘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開啟學生更多試探及發展之門;不宜將討論重心置於學生的缺點與問題,再以此作為推估的依據,如此解釋不僅將會摧殘學生自尊心和抹煞學生的上進心,而且使「預測的解釋」變成「摧毀的解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預測的解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