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威森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vicenna
作者: 馮朝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阿威森那(980~1037)是中世紀阿拉伯最著名的醫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及作家;生於薩曼王朝(Samanid)首都布喀拉(Bokhara),父親是一名稅吏。阿威森那十歲即通曉〔可蘭經〕、阿拉伯文法及文學;十七歲即成為薩曼王朝御醫。他常藉工作之便,在阿拉伯國王專用的圖書館中做自己的研究;之後又任哈馬丹國王的國務大臣。不久哈馬丹王朝發生政變,被逐出皇宮,便隱居鄉間,以教學、研究為主。但哈馬丹新國王上位後,將他逮捕入獄;不久便易裝越獄而出;最後定居於伊思巴罕,再度擔任御醫的工作,同時也繼續他的著作研究生涯,享年五十八歲。
  阿威森那最重要的兩部著作是〔心靈治療〕(Shifa)及〔醫典〕(Canon of Medicine),對於東西方思潮發展均有重大影響。其著作以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希臘名醫)、葛倫(Galen,古希臘醫生),以及亞里斯多德等人思想為基礎;但他的醫學百科〔醫典〕的評價,超越了拉齊(Razi)和葛倫的作品,直到十七世紀時,仍為大學教授們指定作為醫學的教科書。令外他還寫過〔醫學之詩〕(Poem on Medicine),在歐洲亦廣為流傳。
  在哲學方面,阿威森那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兩點:(1)將宗教和哲學,以一整體的系統使之相互聯結;(2)影響了日後大聖雅博(Albertus Magnus)的學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威森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