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纂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ǎn
解釋:
  1. 編輯。
    【例】編纂、纂修、纂輯
  2. →纂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ǎn
解釋:
[名]
1.紅色的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纂,似組而赤。」清.段玉裁.注:「按:組之色不同,似組而赤者則謂之纂。」
2.婦女梳在頭後的髮髻。通「䰖」。如:「她頭上綰個纂。」
[動]
1.編輯。《晉書.卷三○.刑法志》:「時雖有蠲革,而舊律繁蕪,未經纂集。」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律,麤為卷第。」
2.匯聚、招集。《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勒纂兵戒期,將襲浚。」
3.繼承。通「纘」。《禮記.祭統》:「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文選.張衡.東京賦》:「且夫挈缾之智,守不假器,況纂帝業而輕天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紅色之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纂,似組而赤。」清.段玉裁.注:「組之色不同,似組而赤者則謂之纂。」《國語.齊語》:「縷纂以為奉。」《楚辭.宋玉.招魂》:「纂組綺縞,結琦璜些。」

2. 婦女梳於頭後之髮髻。通「䰖」。如:「她頭上綰個纂。」清.蒲松齡〈禳妒咒〉:「挽上一個揚州纂,插上一枝鍍金釵,髻高到有半尺外。」《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把自己頭上帶的一隻纍絲點翠嵌寶啣珠的雁釵摘下來,給張姑娘插在鬢兒上。」

3. 編輯。《晉書.卷三○.刑法志》:「時雖有蠲革,而舊律繁蕪,未經纂集。」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律,麤為卷第。」

4. 匯聚、收集。《龍龕手鑑.糸部》:「纂,集也,聚也。」《荀子.君道》:「尚賢使能則民知方,纂論公察則民不疑。」《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勒纂兵戒期,將襲浚。」

5. 繼承。通「纘」。《增廣字學舉隅.卷三.三字辨似》:「纂,繼也。」《禮記.祭統》:「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漢.張衡〈東京賦〉:「且夫挈缾之智,守不假器,況纂帝業而輕天位。」

注音: ㄗ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