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積仁為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積仁為靈」是劉向在所著〔說苑〕中第十九卷〔脩文)中的話;劉向說:「積恩為愛,積愛為仁,積仁為靈。」就待人接物,特別是待人而言,常常以恩惠待人,便成為愛心;基於愛心,常常愛人得當,便成為仁德;而仁德表現得持久不變,可以昇華而成為「靈」或「神靈」。下文接著又說:「靈臺(是周文王所建之臺,用來觀賞風景。建臺時人民爭相自動工作,是因為感激文王治國的恩惠;建成之後稱臺為靈臺,見〔孟子.梁惠王〕章)之所以為靈者,積仁也。神靈者,天地之本,而萬物之始也(是古人認為天地造化萬物,乃是一項極為神靈的表視)。」下文劉向論述夏商周三代積仁為靈中所含的「文德」,而強調「脩文」的重要。
  依劉向文中之意而言,「夏」(指夏代名)是「大」,大就是「文」,文主地;「商」(指商代名)是「常」,常就是「質」(意為實質或實在),質主天。夏商兩代王者立國的精神,在於大和常的循環往復,也就是文與質的調和,由積恩積愛而至於仁。文王用仁治國,以文教民,累積自夏商以來的「忠」「敬」到「仁」,而文德昌盛,進入人文發皇的極致,即是「積仁為靈」的境界;也可說是由野蠻達到文明,從文明顯出神靈的途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積仁為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