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能力整體發展教改實驗(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小 | |
學 | |
語 | |
文 | |
能 | |
力 | |
整 | |
體 | |
發 | |
展 | |
教 | |
改 | |
實 | |
驗 | |
( | |
大 | |
陸 | |
地 | |
區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朱益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小學語文能力整體發展教改實驗,是北京教育學院呂敬先等人於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五年,前後共使用十幾年時間進行小學語文能力整體發展的教學改革實驗。實驗在低年級階段(一至二年級)共進行了五輪,由低年級到高年級(一至五年級)的實驗共進行了兩輪。一九八二年實驗者編寫了〔識字課本〕、〔教兒童觀察、說話、寫話〕、〔課外讀物〕等教材。 此改革實驗的基本做法是,在低年級階段進行識字教學改革,把節省的時間開設觀察、說話、寫話課和課外閱讀指導課。這種識字教學主要包括:以引導兒童積極動腦識字為主,培養分析綜合字形的智力技能,採用小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識字;結合遊戲方式識字;形、音、義整體識字;強化使用學過的字;提前學會使用字典。 觀察、說話、寫話課每週設兩節,基本任務是以發展思維和語言為中心,以觀察為基礎,著重訓練觀察、想像、分析概括的智力技能,培養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及聽的能力。一年級上學期主要是教兒童觀察、思考、說話;一年級下學期在觀察、說話的基礎上過渡到書面表達,寫一段通順連貫的話;二年級上學期在進行觀察說話的基礎上,開始分段寫短文。 課外閱讀指導課自一年級上學期開始每週設一節至兩節,基本任務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使兒童愛讀和會讀課外書。自一級上學期學完拼音後,要求學生開始閱讀注音讀物和生字注音讀物;一年級下學期閱讀難字注音讀物及一般字畫書和兒童刊物、報紙;二年級上學期閱讀文字讀物及短篇的字書等;二年級下學期閱讀更深的文字讀物及短、中篇字書。 此實驗把兒童思維和語言的共同發展,作為兒童語文學習能力整體發展的核心和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學語文能力整體發展教改實驗(大陸地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