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著 - 教育百科
固 | |
著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ixation |
作者: | 張景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個體在學習歷程中,受過去的知識與經驗的影響,造成習得的行為不能依實際情況的需要而調整,行為缺乏彈性的一種現象,稱為「固著」。在認知材料上,有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的現象,是指受試者在解題歷程中固著於先前固定的解題方式,在新情境中不能有效的運用更好的方法來解題,甚至無法順利解出答案來的一種現象。在人格發展上,心理分析學派的創始者佛洛依德(S. Freud)認為在自我的發展過程中,情緒反應的學習有時會發生固著的現象。在某些情形下,個體因一再的遭遇同樣的挫折,所以可能學到一種一成不變的反應方式,即使以後情況改變,個體的反應方式已經刻板化了。佛洛依德認為人格特質的形成乃由於不同時期的重要需求得到了滿足,如果某時期的某種需求不能滿足,將使個體固著於此一時期的需求,如在口腔期的需求不得滿足時,會形成猜忌、對人不信任、好吃等口腔期性格。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固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