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功能固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nctional Fixedness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功能固著是指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常因在知覺上受限於情境中既有條件固定功能的影響,而妨礙了問題的解決,如功能固著的人認為磚頭只能用在建築材料上,如蓋房子、造橋、鋪路等。但具有創造力的人則不受固定功能的影響,而可將其用在多種用途上,如可用磚頭敲釘子、疊花架等。
  德國心理學家東克爾(K. Duncker)一九四五年曾以鑽子、鉗子、箱子、秤錘和迴紋針做實驗。實驗組在實驗前多了一段使用工具的練習,控制組則無。結果發現,在用這些工具做新的用途時,實驗組的成績比控制組的成績差。主要是因實驗組接受各項工具的練習,而強化了他們功能固著的傾向。
  此外,邁爾(N.R.F. Maier)一九三一年在其實驗中,要求受試者將兩條從天花板垂下來的繩子綁在一起。二條繩子距離很遠,使受試者無法同時抓住;而房間中可供使用的工具,包括了一張椅子、一把鉗子等。解決的方法是把鉗子當做擺錐,綁在其中一條繩子下方,如此可在擺動繩子之後抓住二條繩子再將之打結。結果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受試在十分鐘內找到答案,多數的人沒有想到鉗子可當擺錐使用。此乃受限於物品本身原有的用法之故。
  從功能固著的現象可知,經驗或習慣雖有助於解決問題,但有時亦有妨礙思考的情形。在某些問題情境中,需要去發現工具或材料與解題條件之間的關係,而非限制在其原來的用途上。針對思考上功能固著的現象,有些創造性的訓練活動就是為了克服功能固著而設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功能固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