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張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張即指蜀漢天師道派的第一代天師張陵及嗣師張衡、系師張魯,史稱「三張」。〔三國志.魏書.張魯傳〕:「張魯字公旗,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張魯在蜀推行五斗米道法,建立政教合一的制度,垂四十年。到北魏時,寇謙之宣揚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魏書.釋老志〕)即新天師道。不過三張的教法,在張魯降曹魏之後進入關中,隨之流傳於中原地區;又在後來傳入江南,其道治地分布於大江南北,雖有其他新道派出現,而三張的道法則已廣泛流布。歷經南、北不同道派的清整,三張的天師道法影響力稍受壓抑,直到江西龍虎山所傳嗣的天師後裔,在宋以後漸受朝廷的重視,並曾一統江南三山符籙,三張的法脈乃得以傳續、發揚,成為道教中唯一以世襲、世傳制,流傳千年以上的道教世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