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伊索 - 教育百科
ˇ
yī suǒ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 suǒ
解釋:
人名。(約西元前619~前564)希臘寓言作家。相傳形體殘廢,初為奴隸,曾在各地流浪,後始取得希臘公民資格。所著《伊索寓言》,流傳迄今,有名於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esop
作者: 馮朝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伊索(約620~560 B.C.)為傳奇性希臘作家,留有數百篇寓言名作。他曾是薩摩亞人梭羅家的奴隸,因其聰敏、能言善道,甚討主人歡心而得到自由,取得希臘公民的資格。之後,伊索到處旅行,一方面吸收新知,一方面說故事給眾人聽。憑其絕佳的機智和口才,聲名大噪,如哲學家般的受人尊崇;最後死於特爾非。相傳伊索是因為得罪特爾非的祭師而遭到誣陷,被丟下險崖而喪生。
  伊索擅用簡單的手法,將故事與寓言結合起來,被尊為寓言文體的創始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即有學者懷疑伊索是否真有其人。但是,無論其人存在與否,寓言是否出自其手,「伊索」已成為許多傳統故事和民間智慧的最佳標誌。〔伊索寓言〕的存在,是基於其修辭與教育上的意義;〔伊索寓言〕多用動物做主角,使故事更加生動靈活,簡單表達蘊涵的意義,兩千多年來,〔伊索寓言〕是世界各地學童喜愛的讀物、演講和作文的題材,對兒童身心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伊索寓言〕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是可想而知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伊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