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國性常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tional Norm
作者: 李坤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因測驗的原始分數僅能進行受試者內在特質的差異比較,無法適切了解受試者與所屬參照團體的關係,故測驗編製者通常會建立各種常模,以協助受試者了解自已在參照團體的相對地位。
  測驗編製者建立的各種常模中,最常建立者為「全國性常模」,尤其是成就測驗、性向測驗更需要此常模,來協助受試者了解自己在全國相同特質群體的相對位置。
  「全國性常模」係依據全國性的代表樣本而建立,而非依據某一地區性團體的代表性樣本所建立,故全國性常模與地區性常模的差異主要在於「取樣範圍」的大小。全國性常模因取樣範圍較大,樣本人數通常亦較多,若樣本數夠多,且樣本的屬性間具顯著差異,或樣本屬性與測驗特質的關係強度為中等以上,測驗編製者通常會依據屬性分別建立常模。如有些成就測驗的年級間差異甚大,測驗編製者會建立不同年級的全國性成就測驗常模。
  樣本代表性是建立「全國性常模」的主要問題,如何在最經濟、省時、有效的情形下,抽取全國性的代表樣本是測驗編製者必須克服的難題。測驗編製者通常會依據測驗目的、測驗內容與長度、測驗時間、測驗經費、行政支援與全國的地區差異,選取適切的取樣方法,如分層隨機抽樣、叢集抽樣或其他方法。若無法克服取樣問題,則地區性常模或特殊團體常模亦可納入考慮,俾依據測驗目的建立適切的常模。一個取樣不具代表性的「全國性常模」,對受試者解釋所造成的偏差與不當自我期許,將產生無法彌補的錯誤。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國性常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