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刺鼠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刺鼠是因因背部夾雜摸起來刺手的長剛毛而得名.刺鼠種名coxingi的由來也有特殊意義,是為了紀念鄭成功,而取自國姓爺的諧音.跟住家常見的鼠輩相較,刺鼠的毛色較偏黃味,為暗黃褐色的中型鼠種,體重可達200公克以上. 棲地分布:刺鼠的分布在台灣的鼠輩之中十分突出,從台灣的平地海邊直到高山地區都有他活動的紀錄,過去的紀錄中有達海拔3000公尺,但目前的採集紀錄較集中在中低海拔;甚少侵入人類活動頻繁區域,較習於人為干擾少的自然環境,荒草地灌叢等,人為干擾少的果樹園亦有不少採集紀錄;攀爬能力強,偏好樹林,經常上樹活動.
知識 1:
主要食物為葉芽、草籽、地下根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刺鼠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中文亞綱名: 獸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囓齒目
中文科名: 鼠科
中文綱名: 哺乳綱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學域-大分類: 動物-獸類
拉丁亞綱名: THERIA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屬名: Niviventer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RODENTIA
拉丁科名: MURIDAE
拉丁種小名: coxingi
拉丁綱名: MAMMALIA
拉丁門名: CHORDAT
棲所環境: 森林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獸類知識單元
趾式: 前五後五
齒式: 1003/1003=16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inous Country-ra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Niviventer coxingi (Swinhoe, 1864)
形態:
最大明顯特徵是背部體毛之間夾雜有如硬棘般的剛毛,故以名之;頭軀幹長15.9~19.2公分,尾長18.3~24.9公分,後足長3.1~3.6公分,耳長2.1~2.5公分,尾較頭軀幹為長,雄鼠體型比雌鼠大,體背黃褐色,腹部米黃色,背腹顏色界線分明,尾色亦上下分明,上面暗灰,下面淡。
分布:
台灣特曇‰種。
生態習性:
在台灣主要棲息在山麓到海拔2,500公尺的森林或森林邊緣的草原、灌木叢,可能有樹棲行為,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豆科、禾本科、薑科(月桃)和樟科等的種子等;終年可見生殖現象,雌鼠每胎可生2~5仔,野外壽命可活到17個月以上。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
鼠科(Family Mu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刺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