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氏草蜥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古氏草蜥
英文名: Takydromus kuehnei
描述:
古氏草蜥是體長可達6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5公分的蜥蜴。舌頭有著明顯的分叉,具有三對或三對以上鼠蹊孔的古氏草蜥,體背面以褐色為主,背部中央的暗色鱗片常形成兩列縱線,腹面則為白色。體側面顏色稍淺,且有深色縱帶由吻端經眼睛、體側延伸到尾基部。細長的吻端,則是另一項可作為區分古氏草蜥與其他草蜥的特徵。古氏草蜥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曾經有一窩產下一枚卵的觀察紀錄。
分布:
古氏草蜥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之低拔山區,屬於局部區域普遍的蜥蜴。此外,在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也有其分布。
作者: 王緒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hne's Grass Lizard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akydromous kuehnei (Van Denburgh, 1909)
形態:
軀幹長最長約達6公分,尾長最大約軀幹長之2倍左右,下頜具4對頦片,吻之比例較臺產其他草蜥屬蜥蜴更長且凸出,腳爪前端彎曲,體背及腹面之鱗片均明顯稜起,但側邊鱗片則細且平,體背部顏色以褐色為主,腹面為白色,體側由眼鼻間起延伸至尾基,有1黑色的縱帶,其上並常夾雜許多圓行細斑,體背亦常有2條稍深色的縱斑延伸至尾基附近,具3對或3對以上的鼠蹊孔。
分布:
大陸之廣東、海南、廣西及貴州亦有記錄。
生態習性:
卵生,有1次生1顆卵的記錄,攀爬能力強,常會在植物體或樹上活動或曬太陽,亦曾有在7公尺左右樹冠層活動之記錄。
目:
T0000000608--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T0000000614--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T0000000626--正蜥科(Family Lacertidae),Lacertids, True Lizards, Typical Lizard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氏草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