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報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ㄡˊㄉㄚˊㄏㄨㄟˊㄧㄥˋㄖㄨˊ:「ㄅㄠˋㄉㄚˊ」、「ㄅㄠˋㄔㄡˊ」、「ㄕㄢˋㄧㄡˇㄕㄢˋㄅㄠˋ」、「ㄊㄨˊㄅㄠˋ」、「ㄧˇㄉㄜˊㄅㄠˋㄩㄢˋ」、「ㄊㄡˊㄊㄠˊㄅㄠˋㄌㄧˇ」。
  2. ㄩㄥˋㄧㄡˇㄉㄧˊㄧˋ˙ㄉㄜㄒㄧㄥˊㄉㄨㄥˋㄉㄨㄟˋㄈㄨˋㄅㄧㄝˊㄖㄣˊㄖㄨˊ:「ㄅㄠˋㄈㄨˋ」、「ㄅㄠˋㄔㄡˊ」。
  3. ㄍㄠˋㄖㄨˊ:「ㄅㄠˋㄍㄠˋ」、「ㄅㄠˋㄒㄧㄣˋ」、「ㄅㄠˋㄢˋ」、「ㄅㄠˋㄐㄧㄚㄧㄣ」。
  4. ㄒㄧㄣˋㄒㄧˊㄖㄨˊ:「ㄑㄧㄥˊㄅㄠˋ」、「ㄐㄧㄥˇㄅㄠˋ」、「ㄐㄧㄝˊㄅㄠˋ」、「ㄎㄨㄞˋㄅㄠˋ」。
  5. ㄉㄧㄢˋㄅㄠˋㄖㄨˊ:「ㄈㄚㄅㄠˋㄐㄧ」。
  6. ㄒㄧㄣㄨㄣˊㄓˇㄏㄨㄛˋㄎㄢㄨˋㄖㄨˊ:「ㄖˋㄅㄠˋ」、「ㄨㄢˇㄅㄠˋ」、「ㄍㄨㄥㄅㄠˋ」、「ㄅㄠˋㄕㄜˋ」、「ㄅㄠˋㄓ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報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o
解釋:
  1. 告訴。
    【例】報信、報佳音
  2. 回應、酬答。
    【例】報答、回報、善報
  3. 音信、消息。
    【例】捷報、情報
  4. 傳達訊息或發表意見的刊物、宣傳品。
    【例】日報、報紙、海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o
解釋:
[名]
1.由某種前因而得的結果。如:「善報」、「惡報」。
2.音信、消息。如:「捷報」、「情報」。
3.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
[動]
1.告訴。如:「報信」、「報佳音」。
2.回應、酬答。《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荀子.宥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3.答覆。如漢代司馬遷有〈報任少卿書〉。
4.下淫上。《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晉.杜預.注:「漢律:『淫季父之妻,曰報。』」
5.論罪處刑。《韓非子.五蠹》:「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漢書.卷六七.胡建傳》:「知吏賊傷奴,辟報故不窮審。」顏師古注引蘇林曰:「報,論也。斷獄為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告訴、告知。
  2. [[動] ] 申請加入。
  3. [[動] ] 回應、答覆。
  4. [[動] ] 報銷(帳款)。
  5. [[名] ] 提供消息的出版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