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市場失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rket Failur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所謂市場失靈是指「市機能在充分發揮下,不能如所預期地圓滿達成社會最適狀態」之現象。一般而言,其成因有三:(1)自然獨占(2)外部性(3)公共財。自然獨占意味著雖然市場機能已充分發揮,但並無法維持市場的完全競爭,以至於因獨占而導致配置效率的損失,並且獨占者可能因長期享有利潤,使經營者因循怠惰,消費者因此需要負擔獨占廠商經營不善的額外成本。外部性則是因為人們經濟行為有一部分利益不能歸自己享受,或有一部分戊不必自負擔,因此社會效益(成本)與私人效益(成本)不同,縱使市場完全競爭,生產出來之財貨數量,也不是最準,外部性為環境污染的成因之一。最後,公共財具有無法排他(non-exclusive)及非敵對性(non-rival)兩項特性,由於無法排他,因此會有搭便車(free-rider)、坐享其成者的問題,使得願意支付代價從事消費的人數大減;而非敵對性則指財貨可以供多人共享而不損及其中任何人的效用,亦即使用財貨之邊際成本為零,因此要強迫使用者付費並不合算。公共財綜合此二性質,故市場機能的運作並無法使財貨的配置達成經濟效率。環境資源提供的服務多屬於公共財。
  市場失靈的存在,提供了政府干預市場機能的理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市場失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