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德目錦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 Bag of Virtues
作者: 李琪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目錦囊是強調以德目為重點的道德教學方式之一。德目是指正向的人格品質,如孝順、仁愛等皆稱為德目,德目錦囊是指經選擇後認為重要的一套德目彙集起來以施行道德教學。
  有關道德內涵以德目呈現始自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其〔尼可馬西安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勇敢、節制、真誠、正義等德目。繼之許多學者亦曾提出許多德目。一九三○年代美國盛行以德目錦囊施行道德教學。中國以德目表達道德內涵者更為普遍,如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三達德(智、仁、勇)等不勝枚舉。此外我國青年守則與國小生活與倫理課本等皆是以德目錦囊的道德教學方式呈現。
  這種道德教學最大困難之一是每個人都可能有其自已的一套德目,所以德目的選擇難以形成共識。又在決定某一特質成為德目時所依據的標準,需做更深一層概念系統的剖析。至於德目錦囊是否因時空移轉而須改變,亦須考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德目錦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