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文循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drological Cycl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球上水的循環可以由海洋的蒸發作用(evaporation)開始說明。海洋中的水接受太陽輻射的能量後,由液態水轉變成氣態的水汽,然後經由空氣的運動輸送到陸地上,再經過凝結作用(condensation)變成雨或雪等降水(precipitation),降落到地面。降落到地面的水有一部分會下滲到地下的土壤中變成土壤水(soil moisture)或地下水(groundwater),還有一部分會由植物的蒸散作用(transpiration)或由土壤的蒸發作用回到大氣中,剩下的部分則在地表面產生漫地流(overland flow)或地表逕流(surface runoff)。地表逕流有部分會暫時蓄存在湖泊或沼澤中,但大多數最終又流回到海洋中。向地表下方滲透的地下水最後也會補注到河水中,使得地表的河川變成常流河。這整個過程即稱為水文循環(hydrologic cycle),或簡稱為水的循環或水循環。實際上,水文循環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以上所述只是一個簡化的模式而已。全球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857公厘(mm),若假設其為100個單位,則降落到海洋上的降水相當於77個單位,降落於陸地上的為23個單位。在降落於陸地上的23個單位中,16個單位的水會因蒸發作用和蒸散作用再回到大氣中,剩下的7個單位則變成地表逕流流到海洋中。降到海洋中的77個單位水,加上逕流流到海洋中的7個單位水,共為84個單位,這84個的單位水又藉蒸發作用回到大氣中,其中77個單位再降落海洋中,所剩餘的7個單位再加上陸地上的蒸發作用和蒸散作用的16個單位,共有23個單位水,即構成陸地的降水。根據調查,全球大氣的水汽含量在一月時平均為22公厘,七月時平均為27公厘,年平均為25公厘。由於全球年平均降水量為857公厘,所以大氣中的水若無蒸發散作用(evapotranspiration)(即蒸發作用加上蒸散作用)的補充,則大氣中的水汽量僅足夠維持10天的降水而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水文循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